网上用户 网上用户


噪音危害

噪音的定义与来源

噪音通常指超过 85 分贝(dB)的非连续性或持续性声音,或虽低于 85dB 但长期暴露可能造成损害的声音。常见来源如下:

  • 工业生产(工厂、建筑工地)
  • 交通运输(公路、铁路、机场)
  • 社会生活(娱乐场所、商业活动)
  • 家庭环境(电器、装修)

噪音对健康的危害

听力损伤

短期暴露在超过 120dB 的噪音可能导致暂时性听力下降或耳鸣;长期暴露在持续 85dB 以上的噪音会逐渐损伤内耳毛细胞,引发永久性听力丧失(如职业性耳聋)。

心理与情绪影响

长期噪音可能导致焦虑、烦躁、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引发抑郁,还会干扰睡眠质量,导致疲劳、免疫力下降。

其他健康问题

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(如高血压、冠心病),对儿童认知发育和语言学习产生负面影响,孕妇长期暴露噪音可能影响胎儿发育。

噪音防护措施

个人防护

可以使用耳塞、耳罩等隔音设备(降噪值需达 30dB 以上),并减少暴露时间,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。

环境控制

安装隔音门窗、吸音材料(如地毯、隔音棉),选择低噪音家电,定期维护设备。

政策与法律

中国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规定了不同区域的噪音标准(如居住区昼间≤55dB,夜间≤45dB),噪音污染可向环保部门投诉(电话:12369)。

日常建议

  • 居家:远离噪音源,合理安排作息时间。
  • 工作:遵守职业健康标准,定期检查听力。
  • 公共场所: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(音量≤60%,时长≤1 小时/天)。

总结:噪音危害需引起重视,通过个人防护、环境改善和法律手段可有效降低风险。若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或出现听力异常,建议及时就医。


返回顶部




下一页   1   2   3   4   5   6   7   8   9   10   11   12   13   14   15   16   17   18   19   20   21   22   23   更多